融合的学习,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水平。6通过校本研修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方法,搭建促进教师特色发展的网络大平台,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同伴互助、体验校际联动、共建育人资源、享受专业成果,促进教师形成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提升其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发展水平。7通过培训,做好院校集中培训的延伸,强化院校培训成果,有力推动河北省教师队伍建设。(三)对标点对标点:三落实”“四提升”、。三落实: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教育纲要》和《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四提升:有效提升教师师德自我修养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有效提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师参与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三、培训对象与学科(一)培训对象农村小学、初中教师
2
f(二)培训学科小学阶段: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思品、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共8个学科。初中阶段: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历史、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政治、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体育、初中信息技术、初中心理健康、初中综合实践,共14个学科。四、培训原则(一)系统思考原则本次培训定位为“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与去年“新课标基本内容初步学习”相对接,着重于新课标核心内容的深化理解,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呈现出引导教师学习思考的系统性。促使教师在去年学习了解新课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新课标的核心内容及其重难点,切实内化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连续两年的新课标学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培训系统的整体优化。(二)主体延伸原则培训充分体现教育服务中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性,它统一于整个培训系统中,既从教师层面强调教育教学能力,又从学生层面强调学会学习能力;既关注教师的专业化评价,又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使培训的服务指向由教师延伸到学生,体现出培训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服务的理念。(三)合作学习原则培训自始至终体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呈现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的学习氛围;培训的落点放到基于校本研修的教师基本功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