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水,大家排列坐在
曲水旁边。)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A词的上片作者运用典故,缅怀两位古代英雄,其感情炽热、强烈,这说明了作者人到老
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B.句写词人在北固亭上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古时曾经统治过这片江山的英雄人物,
首先想到了三国时的孙仲谋。
C.句中的“舞榭歌台”,是演出歌舞用的楼台,这些反映孙仲谋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都
被“雨打风吹”,杳无踪迹了。
D.句中“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的“寄奴”指的是孙仲谋的小名,传说当年他
就曾居住在京口的普通街巷之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2
f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
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B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这里用作动词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极限、尽头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7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王安石阐述的“求思”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A而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