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的特性。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幅度比较小,在生活中不易觉察到,因而对热胀冷缩现象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知之甚少。为此,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以揭示这一科学现象。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开篇借助复习旧知的方法,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引发思考:为什么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会下降?聚焦研究主题: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会产生影响。活动二,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先由学生就“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根据教材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进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三部分,研究固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确定实验方案,由于该实验较复杂,且酒精灯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因此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再由学生完成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第四部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将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巩固所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有液泡、液柱和刻度等。)2、观察:把两支刻度一样的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热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上升;冷水中的温度计,液柱下降。)
3、液泡和玻璃管中装着红色液体。当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液面会随着水的冷热变化而变化,从而显示水的准确温度。
想一想,红水增加或减少了吗?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璃管里,红水不可能增加或减少,液柱的上升或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