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物反馈疗法
作者:王贞虎来源:《科学养生》2016年第09期
“生物反馈疗法”系借助工程技术,让病人领悟身体上平时不能感觉到的信息,并控制自身局部反应的一种心理“行为疗法”。换句话说,就是应用一些电子仪器,把病人的血压、心率、脉搏、脑电图、皮肤电阻和体温等情报,转换成各种能为病人自己感觉到的信号,如音调、光点和数字等,使病人在仪器的指导下,设法把自己的这些功能调节到最合适的状态,使情绪松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证实,这种方法对偏头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与情绪有关的疾病是十分有效的。情绪的启示清代《冷庐医话》中记载了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有位江南书生在京考中了状元,因过于高兴而发狂,大笑不止。一位名医看后对他说:“你的病治不好了,不逾10天就会死的。赶快回家吧,迟了就来不及了。你回家路过镇江时,一定要找何医生再看一看。”同时写信一封让书生带给何医生。书生到了镇江,果然病就好了。医生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呢?信中说,这位书生“因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惊恐忧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情绪,既不是什么“激素”,又不是什么“特效药”,怎么能够治病呢?不信吗?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据说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在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导致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久治无效。后来,请来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医生给法拉第作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可他没开药方,只说了一句话就走了。他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觉得有道理。打这以后,他经常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和喜剧等,在研究工作之余,总要安排到野外和海边度假,以保持经常的心境愉快,调剂生活情趣,结果他活了76岁。情绪是否就这样奇妙呢?不尽然。它之所以能治病,首先是因为它能致病。在古代,人们就已认识了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则迷惑而不治。”还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胃,思胜恐”(“胜”字即中医学说的“克”)等等。现代的研究表明,情绪与疾病关系十分密切。心脏和血管是对情绪反应最敏感的器官。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自己的心脏怦怦跳动;愤怒、焦虑时则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这种情绪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就可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