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考
化
学
答
题
规
范
中考考生在理综化学训练卷和答卷中,就答题规范性问题暴露出一些问题,不难发现有许多共同之处,如:1、基础不够扎实;2、实验不够重视;3、审题不够仔细;4、表达不够清楚;5、书写不够规范;6、思维不够灵活;7、时间不够充裕。其中“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时间不够充裕”几个问题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或“低级”错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非智力失分,由于这些问题和错误的出现而失分很不值得,其实若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免。下面一些看法。一、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谨、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几种具体的方法:
1、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多层次多角度获取信息: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1)“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2)“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3)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的颜色变化等;(4)“等体积”、“等质量”等;(5)符号:“pH”、“mL”等;(6)“已知”中的内容、“”中的内容、“资料”中的内容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