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肿瘤诊疗水平,推广适宜肿瘤诊疗技术。
六、科研及其成果
(一)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院内外经费,开展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效。
(三)医院有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的政策,并取得成效。
(四)承担或参与本省、国内甚至国际多中心临床肿瘤研究工作,并取得研究成果。
(五)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
6
f七、承担肿瘤防治社会责任
(一)承担的本省(区、市)或全国肿瘤防控社会责任,指导本省(区、市)或全国其它医院开展肿瘤诊疗活动。
(二)承担本省(区、市)或全国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定本省(区、市)或全国肿瘤诊疗规范等指导文件。
(三)设有独立的肿瘤防控、筛查、随访部门及场所,配置适宜的专职人员。
(四)具备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能力并建立随访机制。
(五)用制度与程序管理肿瘤筛查、随访的质量,记录规范,建立相关的数据库。
第二章医院服务
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一)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期预约。
(二)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三)建立与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约双向转诊服务。
7
f二、门诊流程管理
(一)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的制度与程序。
(二)公开出诊信息,保障医务人员按时出诊,遇有医务人员出诊时间变更应提前告知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患者有效就诊。
(三)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协调配合。
(四)有开展肿瘤多学科综合门诊的制度与流程。三、院内急危重症通道管理
(一)有处理肿瘤急危重症患者的科室,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承担肿瘤急诊功能的床位。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加强急危重症肿瘤患者的救治,有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及肿瘤急症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三)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四)具有适当的处理肿瘤患者并发内、外科急危重症技术能力。
8
f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一)完善患者入院、出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