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感受他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反复诵读,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著名作家臧克家曾为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联:“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在此臧克家高度评价了辛弃疾词作的两个显著特点。提问:哪两个特点?2、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再转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二、诵读感知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疏通词义。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点评。4、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5、全班学生齐读。三、分析典故“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怀古”一词显示词人登上北固亭所做的事,即发思古之幽情。1、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辞源》);结合文本注解思考。上片先后有:①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下片先后有: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⑤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2、结合词题看,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五个典故?明确创作背景与典故的联系,为后面分析打基础。
f与“此时此地”有关。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主战派一直将“王师北定中原”当做目标,京口作为抗金前线与金人劫掠后的扬州隔江相望典故①②④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口(镇江)直接有关。
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此时,作者率众南归已经三十二年,被投降派排挤而被迫退居江西乡间也已有十多年,但他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濒临抗金前线的镇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准备和得当用人而遭当权者疑忌以致降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