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主体活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产品。生物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壮大,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拥有健民、马应龙、人福、广济、春天、天茂、安琪、潜江制药等8家上市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家,过5亿元的企业7家,过亿元的企业38家拥有“健民”、“安琪”、“红桃K”、“马应龙”、“龙牡”等5个驰名商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八峰氨基酸口服液”、“健民健脾生血颗粒、健民咽喉片”、“民康舒心口服液”等30多个湖北名牌产品。(四)研发优势明显,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全省拥有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上百家,集聚了一大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人员,“两其中院”院士14人,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部委开放实验室17个、重点工程(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科研基地之一和两大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之一;已建成的全国首家认证的A3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生物安全P4实验室,使我省在高致病性病毒研究方面位居全国乃至亚洲前列。(五)生物产业发展的环境日益优化。我国已把生物产业作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我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湖北省生物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全省优势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发展;启动了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生物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能力;生物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已有近百家风险投资机构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落户武汉。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我省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加快我省生物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战略机遇:一是世界生物产业处于成长期,为我省发挥资源、人才、科教优势,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提供了良好契机;二是我国人口众多,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绿色消费和食品安全理念的确立、节能环保的需求等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我省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生物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重量级企业和产品支撑;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企业集聚化程度不高;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和机制尚未形成,科教优势和生物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