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事先设计好谈判中的每句话,具体的言语应对仍需谈判者临场组织,随机应变。谈判者除了要仔细倾听对方的话,从话中分析反馈情况,还要善于察言观色,从对方的眼神、姿态、动作、表情来揣测对方对自己话的感受,考察他是否对正在进行的话题感兴趣,是否正确理解了得到的信息,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说法。然后,根据考察的结果,谈判者要及时、灵活地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转移或继续话题,重新设定说话内容、说话方式,甚至终止谈判,以保证语言更好地为实现谈判目的服务。如果谈判中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切不可拘泥于既定的对策,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不妨从实际出发。在谈判目的规定性许可的范围内有所变通,以适应对方的反应。
f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就是告诉人们,说话一定要适应特定的言语环境。所谓言语环境主要是言语活动赖以进行的时间、场合和地点等因素,也包括说话时的前言后语。言语环境是言语表达和领会的重要背景因素,它制约并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掌握谈判语言艺术就一定要重视言语环境因素,如果谈判时不看场合,随心所欲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仅语言不能发挥效果,甚至还会引人反感,产生副作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随时调整语言表达的策略,采用与环境最为契合的表达方式。如果发现环境根本就不适合谈判,就要及时换个环境或者改变谈判计划,甚至中止谈判,以免谈判失败。一项谈判的成功,应该是双方达成协议,各有所得,互利互惠,而不是一方独得胜利,置对方于死地。因此,谈判的双方不管力量怎样悬殊,强弱如何不均,就其关系来说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必须互相尊重。融洽友好的气氛是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谈判者必须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明礼貌,分寸得当,使谈判双方始终处于一种尽可能的友善气氛中。相反,在谈判桌上趾高气扬,高谈阔论,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很容易挫伤谈判对手的自尊心,引起人家的反感,以致筑起防范的城墙,从而导致自己的被动。谈判时更应记住:谦虚往往比精明逞强更能获得人们的帮助,细声小语有时反比伶牙俐齿更易取得谈判成功。有名言说,“大丈夫隐藏在自己的舌头后面”、“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一般情况下,能把人说“笑”的语言,通常是柔和的;能把人说“跳”的语言,是不美的。能把“跳”的人说“笑”,是比较难的,需要优美的语言。所以,柔和谦逊的说法,是语言优美的重要内容。谈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