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进一步完善。
f二、农业
2005年,全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努力克服多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9259公顷,比上年扩大22442公顷,其中稻谷面积386065公顷,扩大18368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616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737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4197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2217万吨,比上年减产443万吨,下降20,但仍属“十五”时期较好水平。其中,夏粮595万吨,下降17;秋粮15773万吨,下降32。
油料减产、棉花增产,其它经济作物增长较快。全年油料产量1974万吨,下降102。棉花产量78793吨,增长104。蔬菜、水果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447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45万吨,增长29。禽蛋产量1186万吨,下降35。水产品产量2922万吨,增长4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9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农用拖拉机683万台,增长107;农用运输车10082辆,增长3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970万吨,增长71。农村用电量753314万千瓦小时,增长228。有效灌溉面积达19056千公顷,新增101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4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21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187;集体企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88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4140;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27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512。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798亿元,增长2426;轻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588。全市新产品产值79亿元,增长333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445,石油加工炼焦业产值增长238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142,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69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增长103倍。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原煤增长1672,发电量增长213倍。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390,比上年提高123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547亿元,增长1940;实现利税203亿元,其中利润48亿元。
f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664亿元,比上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