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预案的解释权归总指挥或其指定的人员。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44号)
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352号)
6《危险化学品名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第一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373号)
8《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006年9月28日修订
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
(GB164832000)
10《重大危险源辨识》
(GB500162008)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
三、名词解释
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
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
失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其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
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剧毒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性、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
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
故而划分的类别。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根据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
分级别的制定预案,企业预案分为三级:预警级(三级)、企业应急级(二级)、社会应急级(一级)。
预警级(三级):发生影响企业局部安全运作的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水平,也称为应急待命,是
最低应急级别,对应的事故类型是可以控制的异常事故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此类事件对企业人员
的影响可以忽略。
企业应急级(二级):发生影响企业整体安全运作的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水平,必须采取行动以
保护现场人员。此类事故不会明显造成企业边界以外的后果,外部人群一般不会受事故的直接影响。
f社会应急级(一级):发生破坏企业整体安全运作的事故的发生(很可能)造成企业外部影响事故的应急响应水平,要求启动企业(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