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堰顶高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cm,最低不应小于50cm,用于防御地下水的围堰宜高出水位或地面20~40cm。b、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以免壅水过高危害围堰安全。围堰内形应适应基础施工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工作面积。堰身断面尺寸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围堰不至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c、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d、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间进行。3)、基底检验及处理a、基底检验基坑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基础浇筑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其目的在于: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的大小、基坑位与标高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以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滑移等病害。基底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基底平面位、尺寸大小,基底标高;检查基底土质均匀性,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等;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检查施工日
f志及有关试验资料等等。b、基底处理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是直接靠基底土壤来承担荷载的,故基底土壤状态的好坏,对基础及墩台、上部结构的影响极大,不能仅检查土壤名称与容许承载力大小,还应为土壤更有效的承担荷载创造条件,即要进行基底处理工作。4)、基础圬工浇筑:基础施工分为无水浇筑、排水浇筑和水下浇筑三种情况。排水施工的要点是: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圬工;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灌注方法;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必须待水泥沙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水下浇筑混凝土只有在排水困难时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筑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作用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浇筑基础时,应做好与墙身的接缝联结,一般要求:混凝土与浆砌片石墙身的接缝,应预埋片石,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cm,片石的强度要求不低于基础或砌体的强度。222、砌体料选择:为保证砌体的质量,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砌石工程的材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体用的水泥、砂、石及水等,要求质地均匀,水泥不失效,砂石洁净,水中不得含有对水泥有害的物质。2)石料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并不小于30Mpa无裂缝,不易风化。河卵石无脱层、蜂窝、表面无青苔、泥土。3)砂浆强度要求满足设计标号,拌和均匀,色泽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