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古代经济史测试题
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D.连续性3、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4、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5、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6、“玉鼠去,金牛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9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鼠”“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7、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