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灭。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擦净,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
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擦净,不慎洒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
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10气体的制取、收集
A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a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注意事项:①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酒精灯内酒精,不得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③铁架台铁夹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⑤加热前要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且要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⑥试管口要略微向下
f倾斜。⑦如果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防止粉尘随氧气进入导管,导致水槽里的水因溶有高锰酸钾而变红。
b反应物至少有一种是液体,且不需要加热注意事项: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该装置的一些替代装置:
B、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①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
(CO有毒、N2密度与空气接近、NO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
②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都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C、多用途装置
①用作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气体由短管(c)导入,水由长管(b)排出。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长管(b)导入,空气由短管(c)排出。③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短管(c)导入,空气由长管(b)排出。④用作洗气装置11、气体的验满: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第一单元水分子的运动
一、微粒观点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3、微粒之间有空隙
【知识解读】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
见。灰尘满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
2、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压缩,体积减小。
f3、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