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是很难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他学会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这就是课标说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孩子是否会想问题不是老师教会的,是自己领悟出来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老师要帮这孩子积累经验,一个是思维的经验:会想问题;一个是做事的经验:会做事情,这两个经验是很重要的。最后加上一句话,形成数学的核心素养。这样的话你们就记住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这是必须的;第二个提高能力;第三个发展素养。素养是终极目标,这样我就把常态教学和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了,终极目标是最难实现的。下面我来谈三个问题,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原来我不知道这个词,所以在写课标时写的是核心概念,我们国家在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到了核心素养,并且要求修改课程标准,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数学素养”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这个文件中体现出来的,这个标准出来之后,北师大组成专家团队在研究核心素养,他们是这样定义的,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变成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必备品质是比较难理解的,在此我提出的核心素养供你们参考和理解。我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特定场合才能表现出来的,是跟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三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这是我脑袋中想的,只供参考。不是后天的,怎么还会在学校里?学习时刻东西表现是本能,这不用你教,是特定场合表现出来的,是和人的行为有关的,是思维习惯,是智商,说到底是一种习惯,有点像修养式的一个习惯,是在特定场合表现人的行为有关的。我估计在这个课标公布后都会讨论,我是根据经合组织、科教文组织、欧盟组织等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合并出这几句话,你要是查原文的话,我建议去查经合组织和欧盟,那是我归拢总结出来的。
f现在根据这个想法,我们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定了六个方面,最本质的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