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魏晋南北朝
(一)玄学兴起、文学观念变迁
儒学衰落,玄学兴起。政治上的动荡引起文人新的追求,汉末农民战争打破贵族豪强的统治。学术思想的更新引起文人对人生价值,人生道路的重新思想。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给这些文人精心著文提供了物质基础。追求不朽的魏晋文学繁荣的潜在的心理动机。
1创作主题变化:由社会政治主题变为个人内心世界。2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作家的创作个性。3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特点与规律研究。4玄学的无有体用思想在认识论上以寄言出意、得意忘言为基本方法。
(二)曹丕《典论论文》
1文气说:曹丕的《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章创作意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2.文章“不朽”说:这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有关文章价值观的论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这里,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崇高评价,把文章提到了立德、立功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突破,它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3文体说(四科八种说):曹丕的《典论论文》分文章为四科八种。这是一种风格上的不同。而决定这种风格差异的,有的是从内容上说的,有的则是从形式上说的,并不是从一个标准出发来分的。这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4曹丕在文中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文学批评态度:一是“文人相轻”“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谙于自见,谓己为贤”二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实事求是的文学评论。
(三)陆机《文赋》
1“诗缘情而绮靡”说:这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对诗歌创作的要求是: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这对后来刘勰“率志委和”说颇有影响。2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不称物”指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对象;“文不逮意”指文章不能充分表现思维。陆机认为要在实践中通过文学构思和技巧去解决它。3玄览、虚静:陆机提出创作前的准备,指出要保持虚静的精神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