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雨水收集。
6
f第四章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分解
第16条低影响开发指标体系
总规层次的控制指标主要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把全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落实到组团和控规管理分区。本次规划中考虑到排水分区雨水组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上至下分解到流域和排水分区,识别每个排水分区内不同的用地特点和管网情况,确定每个排水分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地率和水面率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面向监测管控和考核验收。同时考虑到规划行政管理,规划进一步由下至上总结出各个控规管理单元和组团的控制目标和建设指引,便于将管控指标纳入控规编制体系。
控规层次的控制指标包括单元和地块两个层次。单元的控制指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地率、水面率。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位面积控制容积、建筑密度、绿色屋顶率、绿地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调蓄容积。控规地块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要纳入“两证一书”进行规划管控。
第17条总体目标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定规划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
第18条分区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分级落实控制指标,各级分区是逐级指导下一级分区管控指标的深化和细化的重要依据。其中一级分区为按照行政管理划分,范围大小约60550km2;二级分区按照流域划分,范围大小约15200km2;三级分区按照排水分区划分,范围大小约150km2;四级分区为落实到地块,提出地块各控制指标范
围。
第19条一级指标分解
1、主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3,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05毫米。2、西部新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20毫米。3、航空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65毫米。4、白沙组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20毫米。5、九龙组团: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65毫米。
第20条二级指标分解
1、主城区枯河流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8,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46毫米。2、主城区索须河流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7,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37毫米。3、主城区贾鲁河流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6,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28毫米。4、主城区魏河流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86毫米。5、主城区东风渠流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6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57毫米。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