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强化集中绿地和公共空间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结合内涝积水点进行局部整治;结合景观用水、绿地灌溉等需求推进雨水资源利用;强化片区内水系的生态建设,重视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3、集中海绵新建区:该区域主要位于主城区北侧、东南和西侧,以及白沙组团、航空港区、西部新城的大部分区域。这些区域主要规划用地以行政办公、商业和居住为主,是城市的主要拓展区,也是未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区域。该区域以目标为导向,是高标准海绵建设区;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保证水面率不减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广泛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
4、径流污染控制区:该片区主要位于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上街组团、九龙组团与航空城核心组团,该区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企业集中,具有较大的污染风险。该区域重点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加强初期雨水处理处置,经过污染评估后确定下渗模式;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格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推广再生水雨水资源化利用。
5、海绵建设协调区:该片区主要位于邙山沿黄湿地生态区、尖岗水库西流湖生态保护区、荥阳故城生态区,是城市重要集水区及水源保护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屏障和重要资源。该区域以生态保护优先,坚持适度开发、不破坏生态本底的原则,控制开发规模,控制径流污染;对开发形成的裸地和坡坎实施绿化加固,尽量
4
保持山体原有的景观风貌。
f第三章海绵城市系统规划
第13条水安全保障
1、城市防洪系统构建:截洪分流,排蓄并重,大洪水前期以排为主,大洪水后期及中小洪水排蓄兼筹,超标准洪水分排结合。黄河防洪工程:建成黄河小浪底水库,对黄河现有闸洞工程加固。内河防洪工程:对防洪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河道防洪标准,采取“拦、蓄、排、分”的措施,疏浚整修河道,加高加固河道堤防,加快下游湿地、蓄滞洪区的建设。
2、城市排涝系统构建:主城区规划涝水行泄通道191条,其中利用明沟设置行泄通道12条,利用道路设置行泄通道179条;主城区规划雨水调蓄池73座,有效调蓄总容积82万立方米。3、完善排水管网系统: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管网设计标准一般地区为3年一遇,重要地区为5年一遇,道路立交、隧道、下沉式广场为30年一遇。主城区保留雨水管网944公里;提标改造管网长度共计887公里;新建雨水管网2576公里。主城区提标改造15座泵站,规划新建64座泵站。4、内涝点治理:针对56处易涝点提出建设调蓄池、修建雨水管等措施。
第14条水环境治理
1、治理目标:城市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