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附件: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
主备人:张丽霞
学校诸城市树一初中年级班级
八年级三班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备课时间
201498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人数
46
单元背景
《阿西莫夫短文》节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共有《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落日的幻日》《生物入侵者》五篇文章。以“探究自然,崇尚科学”为话题。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则是一致的。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理念。
课时设计说明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的恐龙突然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谜案。美国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受到启发,写成此文。《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被压扁的沙子》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教学此文,应本着新课标中“使学生学会探求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及“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理论指导,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畅谈感受,从而感受自然的奥妙,科学的神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而此时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本文又是科学小品文,短小精悍,语言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不会太吃力。在授课时尽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在探究中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探究中寻觅科学的奥秘。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2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f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
措施
重难点: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善于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