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祖本纪》及《高祖本纪》以外的刘邦
作者:谈哲鸥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3期
内容摘要:司马迁在《史记》的多篇文章中都对汉高祖刘邦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的评价无疑是褒大于贬,但在《淮阴侯列传》和《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的评价则更为客观,《史记》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刘邦,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不愧为“无韵之离骚”。
关键词:刘邦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
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也是司马迁《史记》中着重要叙述的历史人物。由于司马迁自身的遭际,以及汉初的学术思潮等影响,司马迁对任何历史人物都尽力展现其真实的历史形象,因此无论什么人都有正面与负面的特征与表现,显示其真实而复杂的多面性。这是与后来许多“为尊者讳”的史书很不相同的。
一《高祖本纪》中的刘邦
与其他史书一样,刘邦的主要历史是在《高祖本纪》里进行叙述的,司马迁在其中表现的刘邦形象,主要方面是正面的,有这样几个特点:
1深谋远虑,识得大局
秦二世而亡一大半的原因是其苛刻的刑罚以及秦二世本身的荒淫无度,刘邦正是看出了这点,因此一直在众人面前树立仁厚爱人的长者形象。司马迁在写《高祖本纪》时为了突出这点,致力于拿项羽和刘邦作对比。如在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准备派人向西攻打咸阳时,文章这样写道: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悍滑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项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怀王是项羽叔侄拥立的盟主,但他和他手下的众将对项羽却是这样的评价,反而对刘邦大加称赞,这足可见出项羽和刘邦在人们心目中的差距,这是奠定刘邦最后胜利的关键。
中国有句俗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邦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让百姓爱戴自己,心甘情愿甚至迫不及待得称自己为王。
在刘邦率先诸侯行知霸上的时候,秦王子婴自缚请罪,但刘邦没有诛杀秦王,而是将他交给主管官吏。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赢得民心。更是一种暗示,暗示百姓连秦王婴都投降了自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己,那么他刘邦就一定是众望所归的胜利者。一番自我表白之后,他就和秦诸县父老“约法三章”,声言来意,并保证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不会烧杀抢略。在“秦人大喜”,争献“牛羊酒食”时,他又客气地谢绝。在这么多的铺垫下,最后的结局就像刘邦所想的那样“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在这里,刘邦的谋虑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