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性能测试指导书
实验名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性能测试课程名称:电化学原理与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超级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及特点;2.掌握电极片的制备及电容器的组装;3.掌握电容器的测试方法及充放电过程特点。
二、实验原理
1.电容器的分类电容器是一种电荷存储器件,按其储存电荷的原理可分为三种:传统静电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传统静电电容器主要是通过电介质的极化来储存电荷,它的载流子为电子。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储存电荷主要是通过电解质离子在电极溶液界面的聚集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它们具有比传统静电电容器大得多的比电容量,载流子为电子和离子,因此它们两者都被称为超级电容器,也称为电化学电容器。2.双电层电容器双电层理论由19世纪末Helmhotz等提出。Helmhotz模型认为金属表面上的净电荷将从溶液中吸收部分不规则的分配离子,使它们在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离电极一定距离排成一排,形成一个电荷数量与电极表面剩余电荷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的界面层。于是,在电极上和溶液中就形成了两个电荷层,即双电层。双电层电容器的基本构成如图1,它是由一对可极化电极和电解液组成。双电层由一对理想极化电极组成,即在所施加的电位范围内并不产生法拉第反应,所有聚集的电荷均用来在电极的溶液界面建立双电层。这里极化过程包括两种(1)电荷传递极化(2)欧姆电阻极化。当在两个电极上施加电场后,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正、负电极迁移,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撤消电场后,电极上的正负电荷与溶液中的相反电荷离子相吸引而使双电层稳定,在正负极间产生相对稳定的电位差。当将两极与外电路连通时,电极上的电荷迁移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溶液中的离子迁移到溶液中成电中性,这便是双电层电容的充放电原理。
1
f(a)非充电状态下的电位
(b)充电状态下的电位
(c)超级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图1双电层电容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3.法拉第准电容器对于法拉第准电容器而言,其储存电荷的过程不仅包括双电层上的存储,还包括电解液中离子在电极活性物质中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而将电荷储存于电极中。对于其双电层电容器中的电荷存储与上述类似,对于化学吸脱附机理来说,一般过程为:电解液中的离子一般为H或OH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由溶液中扩散到电极溶液界面,而后通过界面的电化学反应:MOxHOHe→MOOH1进入到电极表面活性氧化物的体相中,由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