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促进优化升级为主线,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努力增强产业整体素质,
2
f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布局优化。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确定的布局原则,严格控制沿江地区产能,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以及搬迁改造,向沿海地区转移生产能力,逐步减少全省钢铁企业数量。到2011年,力争前5名钢铁企业生铁、粗钢集中度提高到75,钢材集中度提高到55。技术进步加快。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一般装备自主化、本地化,并在关键工艺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在按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的基础上,提高标准,加大力度,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和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品种质量提升。依托区位优势,围绕汽车、船舶、家电、电力设备、油气输送、集装箱制造和工程机械等行业市场需求,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淮安等地区,加快发展特殊钢、优质钢,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力争特殊钢、优质钢比重提高到60,板带管比重提高到55左右。兼并重组加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努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鼓励开发特色产品,支持部分中小企业转换主营业务,有序退出钢铁产业。绿色制造水平提高。加快建设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采用
3
f大型化、连续式、高精度、低损耗冶炼和轧制设备,集成式、循环型工艺流程,努力使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65吨以下,吨钢新水消耗降到5吨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点骨干企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三废”加强综合利用,废渣、煤气利用率基本达到100,工业用水复用率达到95,废钢利用率达到30以上。产业发展稳定。遏制下滑势头,保持总体稳定,在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基础上,产业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其中生铁4000万吨左右,粗钢5000万吨左右,巩固强化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实现全行业良性发展。三、重点任务(一)努力扩大市场需求。稳定建筑用材市场,切实保障公路、铁路、机场、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等所需建筑用钢尤其是特殊用钢需要,推进钢结构建筑,使各类建筑用钢占全省消费量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通过实施相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船舶、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所需工业用钢。积极把握钢铁产品出口政策调整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