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班姓
程: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级:名:
f(代号A3)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共5页
科目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授课日期
20081211课时
1
课题授课方式
§21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一、计量单位二、班级计量器具的分类)讲授、问答、讨论、演示、练习。(一)教学知识点检验和测量、计量单位、计量器具分类(二)能力训练要求1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2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对计量器具分类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比较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计量器具分类作业题数
08数控2班拟用时间
2
40’
教学目的
选用教具挂图
1、挂图;2、各种计量器具;3、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
重点
难点
对量规的概念的理解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常用的计量器具的使用过程,引导学生理教学方法解检验和测量的定义;通过观察各种计量器具,及动画演示计量器具工作过程,并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启发学生理解计量器具分类的依据。
说明
1、本节重点研究计量器具分类,要求学生对测量有一个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2、本教案采用的教材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三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配有习题册。
2
f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教
学
内
容
1、师生之间互致问候,记录考勤;2、安定课堂教学秩序,准备授课。1、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尺寸合格的条件。要实现零件的互换性,同时允许误差的必然存在,那么在加工批量零件时,必须给出公差值,由第一章的内容可知道公差值是等于最大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的绝对值,而尺寸合格的条件就是实际尺寸必须位于两极限尺寸之间,那么,如何来确定零件的实际尺寸是否合格呢?只有通过测量。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测量一下盒子宽度,展示整个测量过程(给出盒子宽度合格的范围)并要求其余学生判断是否合格?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明确测量与检验的概念及计量器具的分类。一、技术测量的一般概念
教学方法与时间安排清点人数,集中学生注意力2’提问式2’
导人新课
交代本次课学习内容2’
1、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讲授新课
讲述法由观看实质上,将被测的量与作为单位或标准的量,在量值上进行比较,测量演示(钢尺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过程。和游标例:若被测量为L,标准量为E,那么测量就是确定L是E的多少倍。卡尺分别测量即确定比值qLE,最后获得被测量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