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翻译简史部分主要参考书目: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4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5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6中国翻译J相关文章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不同学者对我国的翻译史有不同的划分。马祖毅(陈福康,2005:v)):五四运动(1919年)前有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的西学翻译。陈福康(2005:v):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我们综合学者的见解,根据历史上出现的翻译高潮和翻译的不同内容,将中国翻译史分为: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以后的文学与社会科学翻译;建国以后的翻译五个时期。
第一讲: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代以后则是尾声了马祖毅,2004:19。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东晋到隋(发展时期)、唐代(全盛时期)、北宋(结束时期)马祖毅,2004:22。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我国有规模的佛经翻译是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开始的。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简名:支谶)。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佛教大肆宣扬人生极苦,涅最乐,要人厌世,忍辱修行,冀求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儒教:三纲五常,仁义忠孝,礼,君子,小人道教:通过修行各种道术以求长生不死,得到成仙。符咒,占卜,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主流意识形态安世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安息国(今伊朗)太子。译文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但从总的方面说,还是偏于直译。安世高通过附会中土文化的名词概念,藉以实现其翻译目的。支谶译文比较顺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文的面目,往往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胡:古代泛指西域各民族。西域:包括今新疆、中亚及中亚以外部分地区)。支谶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有名的人。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东汉末年,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