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长度均取本板跨的14,即大跨度板支座负筋伸入相邻较小跨度板的长度偏小不合理。有的大小跨度板间有30mm左右的高差,小跨度
f不考虑大跨度传来的负弯矩影响,我个人以为不合理。424箍筋不足问题:有多根次梁集中力作用的框架梁,经常出现梁端在箍筋加密区以外,支座与集中力间配筋不够。425剪力墙端柱:应满足框架柱的有关要求,常见剪力墙端柱未设箍筋加密区,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未按要求全高加密箍筋。426短柱问题:常见短柱体积配箍率不足12。常见由于通长窗台填充墙约束形成净高不大于柱截面高度的4倍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未取全高。427越层柱(连层柱)的纵筋、箍筋特殊要求未在图中注明(纵筋应拉通布置,箍筋加密区高度应根据连层高度确定)。428地面层作为嵌固端时,地下层框架柱配筋量小于或等级地面层,未加大。429附加横向钢筋:地下室顶、底板次梁集中力很大,常见附加横向钢筋仅按总说明要求配置偏小。430屋顶水箱套用以旧规范编制的标准图,未按现行规范要求(配筋率、保护层厚度等)进行复核。431二a类环境砼强度等级问题:现在大多工程设计总说明均直接套用省里统一编制的样本,其中内容不一定很全面,如对露天雨蓬、檐沟、女儿墙等结构砼强度等级未作规定,这些构件处于二a类环境,不应低于C25、并满足相应最小配筋率要求。432非结构构件设计的问题:非结构构件的抗风、抗震设计普遍被忽视。有的工程建筑因为造型需要,在屋面上用砖砌筑较高的女儿墙,
f有的工程甚至局部女儿墙有4m多高,仅在墙体内设置钢筋砼构造柱与压顶梁,也不进行抗风与抗震的验算,在台风或地震作用下,有倒塌砸人或砸坏屋面板的可能,虽然是非结构构件,但是结构设计未采取可靠措施,将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屋顶高大女儿墙采用钢筋砼结构按悬臂结构设计时,作为嵌固端的边梁未考虑女儿墙传来的扭矩作用,相邻的屋面板也未加强,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5结构整体电算分析:51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强制性条文),但规范未对“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作出明确的定义,根据福建省建设厅[2003]24号文规定,楼层的最大位移与该楼层两端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为13~15时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5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未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也是常见的问题。53弹性楼板假设不当。平面不规则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