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3.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5.阈电位:引起Na+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数值。7.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9.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11.兴奋性: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13等长收缩:指张力增加,长度不缩短的肌肉收缩过程;等张收缩指长度缩短,张力不增加的肌肉收缩过程。15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它是肌肉缩短的阻力。17强直收缩:连续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复合。第三章血液1.红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值,称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正常值,男性约为40~50%;女性约为37~48%。由于血细胞中绝大多数是红细胞,故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3.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渗透脆性试验可反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正常红细胞在045~040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部分溶血,035~030NaCl溶液中出现完全溶血。5.白细胞趋化性: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趋化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及细菌毒素等。白细胞可按照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将异物包围并通过入胞作用吞噬异物。7.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9.血清: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某些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增添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所释放的化学物质。11.纤维蛋白溶解:血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称为血型。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13.红细胞沉降率: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血沉愈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