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等于有效的知识。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如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这就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第二是非科
第2页
f学知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无效的知识。如中小学教材中的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并非是科学的,但可以启迪人们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丰富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主要表现为:其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给学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统的知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数量和学生知识的增长的数量往往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总量不等于学生知识的增长量。其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编码合理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自由出入”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其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思想教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谁都知道教育需要说理(知识),但说理不等于教育(如正确无效的知识)。其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他们的主要需要是知识且是有效知识的满足。教学中有所得、有所
第3页
f获、有所感,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三、教学调控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堂教学的速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学速度是否适当的标准是极难确定的,一般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收信息量是以“组块”为单位,要想长期记忆一个组块,最低需要显示八秒钟的时间,但要真正理解掌握应用,则一节课只能完成420个组块。其二是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