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开课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郑茂喜20170424
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2、能力目标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3、情感目标①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二、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三、教学难点1、植物向光性的机制。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这幅向着窗户生长的盆景图,想到了什么诗词?(回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红杏出墙”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红杏出墙是植物的向光性,那继续提问“红杏出墙对她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常见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新课讲授:一、植物向性运动:1、通过“红杏出墙”的现象,得出红杏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继而引导学生简述向光性的定义。2、由植物的向光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向性运动还有哪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生活现象。随后,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f1、先向学生介绍胚芽鞘是什么?可用图片展示,结合讲解,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2、达尔文实验:图解的形式,flash演示(A组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胚芽鞘切除尖端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D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面)问题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AB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看了课件之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