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_国际教育学院__专业__汉语国际教育___班级__汉教本1501班___专本学号_______姓名___李子文__________
密封线学生须将文字写在此线以下
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论文
课程号:
任课教师陈明
成绩
论文题目:(可指定题目,也可说明题目范围。)
请就“中国文化”范围内你感兴趣的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
论文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出判分规定。)1题目不宜太大,标题须具体明确;2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详实;3内容可涉及中国哲学、文学、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4字数3000字以上;5杜绝抄袭。6格式要求:字体全部用宋体,标题用三号,正文小四号,一级标题小三号,二级标题四号,单倍行距。7署名格式:姓名国际教育学院汉教本1501班学号(姓名和学号要替换,不要下划线)。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年月日
正文附后:
f结合苏词看苏轼波折仕途中人生哲学的变化
摘要: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被贬谪次数最多、最频繁的官员之一,丰富而又艰辛的人生经历使苏轼得以在坎坷起伏中深入的反省自我,思考人生,此外,还有他逐渐变化的处世方式,给了人们许多启迪。他人生哲学的变化也反映在了他的文学作品中。本文主要通过苏轼接连被贬谪的人生经历,结合他的文学创作,来看他人生哲学的发展变化。本文拟将苏词创作与其人生哲学按生活经历分为四个阶段加以考察:仕途三升、自请外调、被贬黄州、去黄以后。
关键字:苏轼三教合一儒道佛通判杭州三贬乌台诗案苏轼生活在一个文化较发达的时代。宋王朝自建立起就致力于文化复兴,经过了将近100年的时代积累,逐渐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此外,北宋时期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潮流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传统的儒学思想造成冲击。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里面有一段话,“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陈寅恪先生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由此可见,这两位着名国学大师都地把宋代看作文化的高峰。作品是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形象反映,政治上的不幸造就一代文学巨匠,无尽的挫折与逆境使苏轼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互补、宠辱不惊、洒脱自如的心境。
一、仕途三升积极入世
苏轼幼而好学,天资聪颖。仁宗嘉佑元年,苏轼20岁,三苏到达汴梁城,参加礼部的初试,已备参加次年皇帝亲自监督的殿试,次年,苏轼于殿试中以优等取中,与苏辙同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