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本文阐述了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及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师范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2000年以前的新生录取分数线多在500分以上,自从中专招生并轨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师范院校招生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在五年制大专的录取分数线在380分左右。生源质量的下降使得统一的教学标准与参差不齐的学生水平的矛盾日益尖锐,再加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会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控,就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障碍和产生不良行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既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适应兼负起学生心理健教,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那么,如何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呢?一、班主任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
要树人,必先正己,己不正,又怎能树人呢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其心理健康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或疾病,这不仅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更为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动辄用抄写百余遍课文的方式惩罚学生,对学生恶言恶语、冷嘲热讽等行为,都清晰映射出某些教师心理的阴暗面,因此,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要重视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可以说,班主任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班主任喜怒无常的情绪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动因。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也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状
f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具备以下素质:1、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不开心理问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