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目标定位、教法选择、过程设计、反思等环节。一、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其逻辑结构是:由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必要性,引出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的基本作用由财政引出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由财政引出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进而分析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关系。本框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点特别多,涉及到的概念有财政、国家预算与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涉及到的原理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关系、财政的作用等知识。二、学生分析: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感悟国家参与经济生活的点滴,但较少分析其实质,体会国家的作用。学生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财政就是钱”、“财政是国家的事,不关公民个人的事”等等。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理解财政的有关基本常识,明确自身责任(依法纳税)。三、目标定位:知识目标: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能力目标: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课标基本要求: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学重点:财政的巨大作用依据:学生只有理解、体会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才能增强国家观念,关心支持
f财政工作,自觉培养纳税意识。教学难点:调控经济平衡运行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关系依据:这两个知识需要综合运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财政赤字等知识,涉及的观点多,
易混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教法选择:基于本框题的特点,主要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