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前5位加工企业浓缩汁产量占全国70%以上。4.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我国鲜苹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019万吨、512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881%,1322%,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五位;苹果浓缩汁出口量10427万吨,出口额1245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518%和6238%,占有60%的国际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两大优势产区鲜苹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出口的54%、70%;苹果浓缩汁出口占全国的99%以上。
(二)总体评价
规划科学划定了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域,准确定位了我国苹果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规划实施,
科学引导了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提高,推动苹果成为我国最具市场
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之一。经过五年的努力,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基本完成。优势区域内苹果平均单产由1048公斤亩提高到1130公斤亩;优质果率达到55%,高于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苹果出口量由30万吨增加到1019万吨,超过规划目标119万吨;机械冷藏和气调贮藏分别达到鲜食果品的301和101,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20,完成规划目标;加工能力达到307%,高于规划目标10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我国正在由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规模优势日益突出,市场竞争优势日益显
现,但在苹果优良品种育种、栽培标准化、产后商品化处理、气调贮藏、营销能力及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与
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三)经验与启示
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中央、地方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资源禀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科学划定区域。渤海湾优势区符合最适宜苹果生长气候条件7个指标中的6个,黄土高原优势区则完全满足7个指标的要求。同时,优势区域的划定还兼顾了当地区位
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实现了自然条件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优中选优。
f二是坚持规划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规划的实施有效引导了产业集聚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优势区域的支持力度,建设了3个苹果育种中心和22个
良种繁育基地,实施了苹果套袋关键技术补贴项目,开展了无公害和绿色果品基地创建、有机果品认证、
原产地标识认证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稳定生产与拓展加工相结合,加快产业升级。规划实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种植面
积,优化区域布局,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强化产后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