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耕地保护问题
“耕地保护问题”背景:我国是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基本趋势难以改变。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压线,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一些市、县政府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规侵占基本农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坚守耕地红线的任务十分艰巨。
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一、人口增长导致耕地紧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粮食消费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但由于耕地资源不增反降,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全国人口每年以上千万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全国耕地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人口与耕地一增一减,使我国人地矛盾更加严峻。二、滥占耕地资源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靠的是占用大量耕地为代价取得的。全国上下的开发区热,是耕地流失的一大缺口。全国乱设开发区,多则占地上百公顷以上,甚至几十平方千米,少则也有几公顷左右,大部分分布在沿江、沿海、沿湖、城郊和农村水陆交通便捷的地区。由于城镇化加快、生态退耕以及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导致土地违法案件数量和涉及的违法用地面积出现反弹。城市无限制地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占有了大量耕地。部分单位和企业宽打宽用,征而不用,浪费土地。耕地侵占具有行政行为特征。作为耕地直接管理者的地方政府,更是没能承担起保护耕地的责任,相反,违法占用耕地带有浓厚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当地政府的行政行为是耕地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少地方政府为求发展,大搞规划,随意圈地,建立各种名目的开发园区,在有些城镇,动则圈地几十平方公里,但经济实力又远远没有达到,形成“开而不发”成片晒太阳的开发区。三、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有不少政府领导干部存在着城市越大越好的观念,把扩大面积作为城镇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有些领导干部则把出让土地当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错误理解和片面强调“以地生财”;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片面追求所谓的个人“政绩”,不惜以浪费和破坏土地资源来换取在任期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对于耕地保护在实现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口头上讲得多,行动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