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学也没啥出路。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许多中专和高等学校不包分配工作了,老百姓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知道现在都要凭能力找工作。再有个别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又沦落下岗或找不到工作的负面影响,农村的学生家长们更不支持学生上学了。“花那么多钱,也没啥出路,上学也没啥用了。”“能识几个字,不是文盲就可以了。”反正毕业后回家还有二亩地种。本来就在学习上帮不了学生,再不支持,甚至拖后腿,使许多学生在学习的困难面前退缩了,接受了家长的“混个初中毕业算了”的影响,越混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想学。学生厌学,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也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的重要因素。其一、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学校为了留住一些好生源,为了迎合家长,也不得不搞应试教育,不管是好班还是普通班。学生对应试教育没一点兴趣,在学校得不到欢乐。这应该是学校管理方面的责任。其二、基层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投入少且不易到位。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冬天学校连供水条件都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的学习兴趣不易激发、保持和提高。其三、学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学校管理较简单、松懈。(四)、最后说说学生自身的责任。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以上方面只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对学习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着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缺点,这也是厌学
f的关键因素。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即使农村学生,也吃穿不愁,平时父母还给零花钱。上学有啥用啊?家长们说不清,学生更不明白。学习无目的,也无压力,当然就无动力,不想学了。家境不太好的家长也仅仅是告诫学生:好好学吧,将来找个好工作,多挣点钱,这样才会过上好日子。第二,自己总说“学不会”。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因为不会,才不想学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想学的借口。课本上内容,只要学生努力,一般都能学会。学生们都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说“学”了,但结果还是“不会”。那问题就在于“学”上,是怎么学的。学习本是苦差事,不是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如果怕吃苦,不下功夫,学习像蜻蜓点水一样,当然是“学”而“不会”了。第三,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有些比较诚实的学生也承认自己学习不好,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强,管不住自己,贪玩。许多学生也知道学习好,但看见别人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