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议会计理论原则
作者:徐志芳来源:《商情》2008年第37期
【摘要】在现代会计环境下,会计计量中心从成本计量到价值计量的革新,必然引起会计观念的彻底革新。传统会计理论的支柱,包括权责发生制、可靠性原则、稳健主义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在此中崛起的却是充分揭示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关键词】会计计量会计观念会计准则
一、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与历史成本原则一样,是传统会计的理论支柱,它包含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但这两项原则在现代会计环境中已面临困境。
传统会计的收入实现原则又称收入确认规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基本完成。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会计计量需求的冲击。
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认为:费用是产生营业收入所耗费的资源。由此,费用确认与收入确认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确认费用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收入的发生分割开来。因此,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配比,如果费用与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则须采用系统而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费用的这种分摊过程是传统会计最重要的实务,却也正是现代会计学家批评的重点。因为费用分配过程看似基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然而主观判断和估计却充斥其中,不论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存在多种方法和选择,损益计算几乎成了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可靠性倍受责难的地方。
此外,由于知识和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都是极不确定的,与之相对的收入、费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将此类收入和费用勉强配比的话,就很难解释企业的损益。倒不如干脆采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现金流动制,反而能避免人为的分配和估计。
2可靠性原则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及稳健主义紧密相联,反映了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即会计应以事后反映为主,而这种反映必须是客观、中立、证据确凿的,且排斥主观的估计和预测,以降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风险,更进一步说是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对于当今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还必须能够帮助用户预测将来事项的结果,或者去证实和纠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就是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这种影响判断和决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