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三、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粒子数目
、粒子自身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
四、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2、常见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是以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分类的
溶液:分散质直径1纳米(即109m)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胶体离子直径:1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3、胶体性质
常见胶体:Fe(OH)3胶体、豆浆、牛奶
(1)
丁达尔效应
:在光的照射下形成光亮的通道
(2)胶体凝聚沉降:可用做净水剂
五、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分馏)
萃取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防止液体暴沸(加入碎瓷片);温度
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支管旁边);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从下口进水,上
如石油的蒸馏
口出水)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碘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使漏斗内外空气相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水(碘水)里的溴(碘)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晶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六、常见物质的检验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物质NH4
检验方法
现象及结果
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
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第2页共8页
fSO42Cl
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若产生沉淀则存在硫酸根离子若产生沉淀则存在银离子
K元素
做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看到紫色火焰,则说明含有钾察颜色,目的是为了消除黄光的干扰)元素
Na元素做焰色反应实验
看到黄色火焰,则说明含有钠元素
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H2、CO、CH4点燃气体,将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的鉴别方,
再往小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若产生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