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把或四把捣固镐。这种机型后来被持久保留下来并使用至今的,是被称作小型液压捣固机的养路机械,由电动机或内燃机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在养路工人的操作下,对轨枕进行捣固。机械可架在轨道上推行,两台为一组,一次完成一根轨枕的捣固。
f小型枕底清筛机是不需封锁线路、只需列车慢行通过的另一种小型养路机械,适应当时国内铁路作业方式的特殊要求。机械安装在轨道下,通过电动机驱动,实现对线路道砟的挖掘、清筛、输送回填等功能。这个机械可自动走行。
专用于起道、拨道、钢轨打磨、调直的机械,也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使用较多的一种小型养路机械设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30左右。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减轻了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适应发展步伐,工务段普遍设立了机械化工队和养路工区,配备了以单项、小型为主的养路机械,如捣固机、扒砟机、边坡回填机、液压起道机等,这是当时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力量。
80年代末至今:走向大型机械化
我国铁路养护走向大型机械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
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密度的加大,繁忙干线的维修工作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无法完成。与此同时,轨道结构的日益现代化也向养路机械的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养路机械化工作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变革。
1983年6月,由当时的铁道部工务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考察订货组,赴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对欧洲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于是年7月中旬在奥地利同普拉塞公司签署了RM80型道清筛机、0832型起拨道抄平捣固车、DGS62N型道床动力稳定车以及SSP103型配砟整形车各1台的订货合同。是年10月,铁道部利用日元贷款再次订购了同样型号的捣固车3台、稳定车2台、配砟车2台。
次年下半年,这批由奥地利进口的大型养路机械次第到达天津新港,配属给沈阳铁路局锦州第一线路大修段4台、北京铁路局北京机械化养路队7台。1985年,北京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京秦线进行了线路维修试验,共完成线路维修3022公里;沈阳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沈山线、大郑线进行了线路大修试验,共完成线路大修34公里,两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而开创了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新局面,受到全路工务职工的热烈欢迎。
大型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在极大地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使原有的铁路养护作业体制发生了变革,而变革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