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大气污染问题,它突发性强,危害巨大,属于大气气溶胶的一种极端情况。章周明煜等利用NOAAAVHRR资料分析了1993年4月北京、天津上空沙尘暴的特性,得出在沙尘暴发生时,AVHRR可见光通道1和可见光通道2的反射率都有增加,沙尘暴强度越大,反射率增加也越大。目前对沙尘暴的遥感监测主要是利用GMS和NOAAAVHRR数据,研究表明,GMS的红外通道数据有利于确定沙尘暴的位置及大尺度监测沙尘暴的运动轨迹。由于NOAAAVHRR数据不但可以监测沙尘暴反射辐射特性,而且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监测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因而是目前沙尘暴研究和监测的主要遥感信息源。33对臭氧层的监测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了解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臭氧层受到破坏所形成的空洞,目前臭氧空洞还在不断扩大,对人类非常不利。自1978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搭载在Nimbus7卫星上的臭氧制图光谱仪(TOMS)对大气中的臭氧进行了卫星观测,开创了利用遥感手段对全球变化进行研究的先河。Varotsos等利用1979年1992年的Nimbus7TOMS遥感数据分析了希腊上空的臭氧衰减,研究结果表明,其上空的臭氧衰减率为每年08。利用ERS2上搭载的全球臭氧监
f测实验装置(GOMZ)和大气制图学化学扫描成像吸收光谱仪(SCIAMACHY),还可对CO和O体积分数进行全球制图。胡顺星等利用激光雷达对对流层2km4km高度范围的臭氧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用YAG激光产生的两个波段(266
m和289
m),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臭氧分布。34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人为或自然条件下产生的SO、氟化物等对生物机体有毒害的气体,通常采用间接解译标志监测。植被受污染后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颜色、纹理及动态标志都不同于正常植被,利用这些特点可以间接分析污染情况。王雪梅等分析了卫星遥感像元信息构成的物理机制,将像元信息概化为土壤、植被、水体等基本信息类型的线性集合与污染气体(SO、NOX)信息的简单叠加,首次从TM卫星数据直接定量提取珠江口地区大气污染气体累加浓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污染信息满足精度要求。35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
城市热岛效应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气温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利用热红外遥感测定地物的辐射温度,推算出地物温度,进而根据热效应的差异,能有效地探测出热源。利用光学技术或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同步实测温度,正确绘制出城市的等温线,可详细反映该城市热污染的分布情况,分析城市温度和其他热能消耗与城市布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