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兴义市民宗局
郎明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
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
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
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
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对象等方面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1418岁未成年人犯
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重较大;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主要有盗窃、
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能够做到精心策划,作案
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四是
犯罪方式团伙化,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五是犯罪对象上,
在校生犯罪突出,社会闲散青少年、聋哑等特殊群体青少年犯罪较多。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客
观方面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近年来,离婚率直线上升,
单亲家庭增多,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
爱母爱,相当一部分对子女失去管教或管教不严,使他们浪迹社会,
1
f到社会上寻求温暖,而被犯罪分子所用,也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差,行为不检点,涉足“黄、赌、毒”等,不良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使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甚至丧失,导致子女自私、偏激、冷漠、自卑,思想和行为易走向极端。形成反社会人格,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二是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充斥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黄、赌、毒”以及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直接侵害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三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目前,教育体制改革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学校对后进生和差生缺乏耐心、关怀和帮助,批评多、鼓励少,导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