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10.(2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秋原和我主张微雨里下西溪”的理由..A.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芦花还没有白。B.源宁觉得西湖的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C.源宁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D.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我”已去过西溪。11.(3分)简要赏析文章第⑤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12.(3分)概述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的“野趣”。13.(3分)填入第⑨段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4.(5分)结合具体内容,评析选文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
f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7题(8分)高阳台西湖春感①
〔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①此词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
15.(1分)从字数上看,这首词是□□。16.(2分)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一句先以景起,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的良辰美景。B.“抹”字,写足了一望无际的荒凉之景,今昔对比的亡国之情于此淋漓出焉。C.下片起笔以“燕子”为转接之物,化用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D.整首词写春天的景色和西湖的荒凉是实写,而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17(5分)赏析作品中两处问句在推动词人情感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7分)姚平仲小传
〔宋〕陆游
①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①。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小太尉”。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