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两座,每座容量500m3,井下消防管路
敷设至各作业地点,设置有消防材料库机电硐室、皮带机头、打钻地点等均配备灭火器材。矿井编制有防止自然发火设计并组织实施,建立有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监控系统,装备有kss200束管监测系统,打钻地点和煤巷均安设有CO传感器,采用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样分析和人工检查方式进行自然发火综合监测预测预报。
7、防尘系统情况主副井工业广场地面建有水处理厂,设置两个容量各500m3的工业清水池兼做消防水池,风井工业广场建有一个容积400m3的蓄水池兼做消防水池,满足矿井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地面筛分楼敷设了洒水降尘管路,皮带走廊转载点安设有56组转载喷雾,煤场降尘采用了高压喷枪。井下供水管网从水厂经副井井筒敷设一趟D219无缝钢管入井,再由井下600m水平轨道石门到达各采区,在采区内沿轨道和运输两条上(下)山敷设进入工作面或用水地点。轨道石门及井底车场采用D219×7无缝钢管,采区采用D108×6无缝钢管。井下设置了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其中轨道下山每100m设置一个给水栓,皮带下山每50m设置一个给水栓。有完善的煤尘抑爆与隔爆措施,井下所有运输巷、回风巷及爆炸材料库的进、回风巷均设置了隔爆水棚。
5
f8、六大系统情况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生产的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装备齐全,具备数据监测、采集、报警、存储、上传和断电功能,系统运行稳定。矿井监控系统安设有116台甲烷传感器和43台CO传感器及风速、温度、负压、开停等传感器,传感器设置数量满足要求。分站、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等安设符合规定,监测分站及执行器全部设置在新鲜风流中,采用专用分站保护箱并挂牌管理。甲烷传感器按规定15天内调校一次,每年定期检测校验,有与实际相符的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图,并每月更新。人员定位系统采用KJ128A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井下环网传输,将不同地点人员定位读写器接收的标签信号传至地面主机,在监控主机上即可图形化显示入井人员作业地点分布情况、每个人员的活动路线以及考勤统计数据等。入井人员下井携带定位标签下井,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等地点均设读卡分站。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在己二采区和己一采取分别建设有永久避难硐室。煤巷掘进工作面建设有临时避难硐室。供水施救系统,地面建有2×500m3水处理厂,供应矿井生产、生活用水。井下供水管网从水厂经副井井筒向井下供水,能满足现阶段生产需要。压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