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3
第五篇
规划设计内容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f24
规划感悟汶川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震动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发生在四川的里氏8级地震夷平了工厂、房屋、学校和医院,目前为止已造成近6万人罹难。由于仍有数以万计的人被埋在废墟中,预计死亡人数还会上升。这次汶川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次于唐山大地震。时隔30余年,国人再次被地震的威力所震撼,现代建筑倒塌之多,死亡人数之多,都是让人们倍感震撼。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在为如此巨大的破坏和生命损失感到万分悲哀同时,我更多地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是否安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灾害,我们准备好了吗?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城市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几率不断增加,而灾害的破坏力、突发性、不可预见性越发的明显。要确保城市的公共安全不受威胁,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从现在起就着手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防灾规划、防灾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等工作。这次政府组织编制《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显示了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激。但作为这次招投标活动的参与者,我们也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怀着对“512”地震死难者的无限同情,无论这次投标结果如何,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们都会为规划的顺利编制尽心尽力,力争使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f25
《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f26
技术路线
防灾疏散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灾害发生时确保居民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规划从构思开始就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充分借鉴成熟的科研成果与成功案例,全面与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接,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发挥城市规划的优势,探索适合于哈尔滨的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建设模式。在参考了国家“十五”专项攻关课题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哈尔滨的地方实际以《哈尔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2006)》为指导,制定了以城市防灾疏散空间布局规划为基础,以防灾疏散通道规划等几个专项规划为拓展,以近期规划和项目库为补充的整体规划结构。充分考虑了创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要求,坚持以保障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力求把防灾疏散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