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商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14、其他审计程序
第5页共8页
f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
(一)审计发现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事实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原因是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现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二)审计建议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及相关的审计发现提出具体的、适当的审计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七、审计报告
(一)审计复核与监督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并对审计人员实施的相关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并编写意见交换稿1、外勤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便查阅。2、召开退出会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代替。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审计发现和初步的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三)交换意见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第6页共8页
f集团内部审计工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