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为主,《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B.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其源头是歌谣。《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代表了有别于《诗经》的美学风格,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C.小说中的人物,依据性格的简单与复杂,可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中的娜塔莎就是“圆形人物”。娜塔莎性格的复杂性可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一方面她热烈而真诚地与安德来公爵相爱并订婚,另一方面在长久离别中又因寂寞难耐而被美男子彼埃尔诱惑背叛安德来。D.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小说的线路较为清晰,并有规律性的频率,为了保持线性结构,作者常常采用“延迟法”,即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牲畜林》就有这样的安排,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而阻止的理由也在情在理。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共2小题,每小题3分)为何无收入增长的GDP是自拉自唱余丰慧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GDP,需要什么样的GDP增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错误的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导致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造成的后果是浪费了资源能源,破坏了环境,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利益。一般来说,衡量GDP质量和效益,主要看经济增速是否与产出效益相匹配,经济增速带动的商品价值、劳务价值和利润效益回报高低。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较高,而产出效益较低;耗费能源资源较多,而回报却较少。这种状况与长期以来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很大,与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效益关系很大,与基层政府在GDP政绩任务重压下不排除统计数据出现水分有关系。从经济增速惠及百姓具体利益来说,衡量GDP增长质量高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GDP增速是否带动人民群众收入的同步增长。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与否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重要目标。人民群众收入如果不能与经济增速同步,那么,这种经济增速就不是真实、高质量的增速,一定是存在泡沫水分的增速,这种增速就是面子和形象工程,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经济增速。当然,这里面存在一个做大经济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