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知识点解读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特点和形成原因
层次高度
特点
形成原因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
对①低纬1718KM
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
气温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
流②中纬1012KM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愈少,气温愈低
层③高纬度89KM
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的对流运动
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
小,到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
平从对流层顶到迅速上升
流5055KM高度的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响,到30KM以上,臭氧层中的臭
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
层范围
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温升高
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①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高层平流层顶以上范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大气物质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逐
大气围
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②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渐减弱
2逆温逆温现象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是对流层中气
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冬天里“逆温”现象时有发生,在“逆温”造成大雾茫茫或污染严重时,人们应减少晨
练及室外活动时间,尽力避免“逆温”带来的危害。二、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能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根本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
1、图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A:太阳辐射A1:太阳辐射A2:(大气)吸收B:地面辐射B1:地面辐射B2:(大气)吸收C1:大气逆辐射C2:大气辐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分析某地白天气温的高低①吸收: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②反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③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蓝紫光易被散射)。
f思考A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B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
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温室效应):⑴大气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