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多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未明显超出现有的监管要求;股份制银行的存贷比大多徘徊在75的监管红线附近;监管机构加大了对表外资产的监管,银行通过表外向企业的融资难以达到近两年水平;并且目
f前银行票据融资存量处于历史低位,通过压缩票据融资来“腾笼换鸟”空间已经十分狭小。盈利能力微幅下降,盈利结构有望改善息差提升并不能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提高2004~2010年,我国银行业盈利整体增长较快,除去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其他年份净利润增速基本都保持在28以上,2007年曾高达到60。未来三年我国银行业依然是盈利比较稳定的行业之一,但行业增速难以达到2006~2008年的高增长水平,总体回落至12~20区间。影响银行盈利水平变化的有息差水平、规模增长、非息收入、成本收入比和信贷成本等多种因子,在利息收入占主导的盈利模式下,规模和息差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方面,加息、存款活期化以及议价能力提高有利于息差提升,从而对盈利增长形成正向驱动。经验数据表明,息差的变化与利率周期完全一致,我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未来三年利率预计至少继续提高125基点。信贷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净息差的提升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由于国家信贷调控以及银行定价能力的提升,2010年我国银行业定价水平已经恢复到了2007年的水平,接下来这一趋势将得到延续。此外,通胀背景下,存款活期化倾向也会带来负债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信贷规模以及信用成本也将对盈利增长形成负向驱动。2009~2010年,信贷规模增长是银行业绩快速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
f但如前所述,未来几年我国信贷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回归常态。更为重要的是,未来1~3年信用成本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一是未来通过拨备下降以实现对利润的反哺不再可能,而且银监会25的动态拨备要求还会对利润形成负向冲击。二是房地产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很可能在未来三年内部分显性化,不良额增加,进而侵蚀银行利润。盈利结构有望改善首先,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将会提高。主要原因为:一是通胀背景下的存款活期化趋势以及资本市场存在的向上机会,都将有利于银行代理基金、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的提速。二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企业IPO、增资扩股、债券发行等将保持活跃。三是进出口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将拉动银行结算结汇等国际业务收入的增长。四是银行卡发卡量继续投放,卡均收入进一步增加,银行卡相关收入也将实现较快增长。五是名义价格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