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探究
作者:李锐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学科教师们在为“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冥思苦想时,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先思考“上什么”,什么样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还能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提升、有所成就。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还不得不考虑到环境、条件、安全、人员调配、家长认同等多方面的实际因素,这些不可规避的问题也大大限制了我们开发课程的范围。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模式
《指导纲要》中给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很多,几乎涵盖了高科技时代人才应具备的所有综合素养。在课程开发的时候,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顾及的越多就会越束缚我们的想法。
经过我们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共同探讨,我们拨丝抽茧,最终决定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作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注入了灵魂,为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明确了主线。
一、搭建骨骼、设定模式
(一)整体课程模式的设定
1专项训练
这类课程其针对性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某一“微格能力”的强化训练。如七年级上学期的专项训练课程中,有一节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的课程,名为《观察方法的探究与训练》。
2渗透训练
在授课时,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微格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思觉”疲劳,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领域之广泛,不能只注重一个侧面,因此每学期的课程还必须安排一些其他领域的内容。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连续不断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在设计这些课程的时候,同样设计了一些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特有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如七年级《特工学堂》中的“自制发报机”环节、《用身体说话》中的“比比划划”;八年级《职业兴趣培养园艺师》中的制作梦想花园、《地震》中的制作“震动记录器”、《能量》中的太阳能温室等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综合训练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检验学生的5类“微格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我们设计了“目的地想象”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并将其有序、有针对性地穿插在各学期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课程实施模式的设定
1三分钟头脑体操
是单课模式的第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