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培养,就像不能说学校和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一样,不过我们可以说家长们没有把品德培养作为第一位的要素来重视,这也像学校和教师的想法相同。从当前的形势看,社会对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才不仅要德才兼备,也要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一个层次,心理健康是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这要求人要有良好的个性和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家长的幸福观幸福是一个散发着永久魅力的无法穷尽的话题,从古代先贤到当今学术大家,都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幸福现在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难发现,家长对于怎样才算子女的幸福有着自己的见解。从家长的教育目的观和成材观我们看出,子女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他们也就自然幸福了,至于其它,可以一概不管。事实证明,这仅仅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幸福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子女上学时可能不幸福,毕业有了个好工作后也可能因为种种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而不幸福。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什么要转变
可以说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无法逆转,家长也要顺应潮流,适应教育改革的进程,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当然这种空话还不足以使家长
f改变观念,我们应该详细分析这种教育观念所产生的不好的结果,对子女会有哪些负面影响,才能让家长彻底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观念。
(一)欲求子女成材而不能太关注结果,会有急功近利的做法,拔苗助长,而适得其反。社会上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培训铺天盖地,异常火爆,孩子们成为赚钱的庞大的市场。何以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不用说家长有这样需求,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心良苦毋庸多说。但是这种现象应该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当前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可以作为依据,人的身体发展是有规律的,进而人的技能,思维,心理发展等等都是有规律的。诚然我们可以经过合理训练来达到促进的目的,只是如果训练过度,可能会打压孩子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兴趣,使他们不能健康成长。而这又是最可怕和最得不偿失的。如果这些培训都是出于孩子自愿,他们也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我们当然不能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可是当你看到孩子不情愿的表情和体会到他们委屈的心情的时候,你能认为这不是在打压他们学习的兴趣吗?你也能认为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吗?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赞许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外在动机的,而强调外在动机而使他们失去了内在动机的培养的机会,这也是得不偿失的。很多人高中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