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苔,触痛明显,舌尖部有米粒及绿豆大小溃疡2个。诊断为多发性口腔溃疡。给予甘草泻心汤3帖,进药1剂后疼痛即明显减轻,可进食。进2剂后溃疡面已渐平,3剂后已无自觉症状。诊见舌下粘膜,舌表面平复如常,后随访半年未复发。r
5、体会r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的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金匮要略》称之为“狐惑病”。《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使,上为口糜”,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热,心火、脾湿中阻和肾阴不足而致热毒内攻,脏腑受损,湿热久停,薰蒸气血而致肉腐失养形成口腔溃疡。其反复发作,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虚证多由脾胃气虚或过用抗炎药物与苦寒清凉之品而致清阳不升,阴火不降,阴火乘虚上炎,熏蒸于口而成此证;实证多由心脾积热,腐蚀口腔而形成溃疡。故本病总以元气亏虚为本,虚火上炎为标,治疗应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金匮要略》狐惑病说“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该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具有益气坚阴、标本兼治之功。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以除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以散其寒,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其虚,诸药合用,甘温升补与苦寒降泄并用,具有标本兼治之功。又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且抗菌作用复杂而不清楚;黄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作用;干姜有镇静、抗炎、抗凝和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r
故诸药合用,具有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确切的治疗作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