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四章词项逻辑(P94)一、1、5、7、9、11正确2、错误。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统称为词项。3、错误。逻辑上的“有”指“存在”,即“至少有一个”,不排除“全部”,因此,说“有的S是P”含有“并非所有S都是P”之意是不正确的。4、错误。例如,当得知一全称命题为假时,只能利用矛盾关系推出相对的特称命题为真,对于其他两种命题我们不能利用其他两种对当关系来确定其真假。6、错误。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命题为真,不能推出另一个例题的真假;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命题为假,则可以推出另一个命题为真。8、错误。我们不能以三段论的前提的位置确定它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只能根据它含有大项还是小项来判断,含有大项的是大前提,含有小项的是小前提。10、错误。只能说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如果前提有特称命题,则结论一定为特称命题。但可以出现前提都是全称命题而结论是特称命题,如AAI式。二、1、主项、谓项、量项、联项、联项、量项2、非党员3、A与E的主项及E与O的谓项、I与O的主项及I与A的谓项4、I,O,真假不定,真三、1、直接推理与间接推理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前提仅有一个命题,而后者的前提至少有两个命题。2、因为S在SOP中是不周延的,如果对之简单换位得到POS将使S在其中周延,违反换位的第三条规则。3、三段论的公理: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或者就,当肯定或否定全部时,也就肯定或否定了部分。4、在三段论的结论中所确定的大项与小项的关系是因为前提里的中项具有媒介作用,它在前提中分别与大项和小项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通过这种联系才有大项与小项在结论中的确定的联系。如果在前提中两个联系都是否定命题,则大项与小项在前提中都分别与中项互相排斥,因而大项与小项不能通过中项建立确定的联系,因此也就不能推出确定的结论。5、遵守了五条基本规则就必定遵守了各格的具体规则,但遵守各格的具体规则未必就遵守了五条基本规则。6、省略三段论可使语言简练,有力。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被广泛运用。但由于它省略了其中的某一构成部分,因而容易掩盖逻辑错误。四、1、SAP2、SAP3、SIP4、SIP5、SOP6、SEP7、SAP8、SEP(谓项为没有曲折);SAP
(谓项为曲折)9、SEP(谓项为不同意你的发言);SAP(同意你的发言)10、SOP11、SIP12、SIP五、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1、2、3、7、8)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5、9、11、12、13)
1
f主项周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